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五辑

品题(

的品行、干、风貌等进行品评,判断其高下。盛行于汉末魏晋期。品题在初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看不论出身,只论德行华,是鉴别、量授官的重要手段。魏晋士清谈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于物的品藻,当称为“题目”。但自魏末晋初开始,对物的品评逐渐倾向于门第权,九品中正制的形与此有关。另一方面,品题由对物的品评转向对于诗文书画的品评,选拔的功用削弱,艺术审美的意义凸显,这种风尚影响到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催了了各种诗品、画品、书品等批评著作的出现。

引例
1

[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好共覈(hé)论乡党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许劭许靖都有名望,喜欢聚在一起详细苛刻评论同乡的物,每个月都要更换品评的对象,所以汝南的称他们为“月旦(每月初一)评”。)

引例
2

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zēng)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 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辨彰清浊,掎摭(jǐzhí)病,凡百二十 (诸位名家编选的总集,意在收罗文章,并没有品评作品的高下。我的《诗品》收录,仅限于五诗。然而古今的诗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差不多搜罗殆尽了。我就是要辨明诗的高下,指出作品的优劣,共计品评了一百二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