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人或事物的表现与实质。“质”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实质内容、意义,“文”则指表现出的形式、样态。儒家常用“文质”来指称“礼”的表现与实质。外在的“文”应以“质”为基础,背离基础而追求形式会导致虚饰浮华。同时,“文”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在的“质”需要通过“文”来获得呈现。“质”和“文”应相互匹配。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孔子说:“实质多于文饰则会言行粗野,文饰多于实质则会虚饰浮华。形式与实质配合适当,然后能成就君子的品格。”)
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 (朱熹《论语集注》卷二) (然而大凡事物的规则,必然先有实质而后有表现,那么实质的意义就是礼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