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随物赋形(

原意指水流形,随地理形貌或自然物而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1101)用它来形容文艺创作应像水流一样流畅自然而又灵活多变,既遵循客事物的规律,又体现作家自由创作意志,从而达到立意与表现技巧自在圆融,情、景、事、理妙合无间的审美境界。这一术语可能受了道家“上善若水”、水“于道”与佛教“随缘自适”思想的影响,也是艺术、学养、技艺的综合体现。

引例
1

天下之至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物以赋形,是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 天下最有诚的,只有水罢了。江河之大与海洋之深,都可以凭想象揣测。只为水没有自己固定的形态,只是凭借自然物而获得形态,所以水虽然千变万化但有其必然如此的道理。)

引例
2

吾文如万斛(hú)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gǔ)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我写文章就像上万斛泉水,不用选择地,随处都可以涌出,在平地上流淌起来滔滔不绝,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无难处。而到了顺随山石而曲折变化,依据地理形貌而获得各种形态,这种情况不可预知。所能知道的是,经行进在应当行进的地方,经停止于不得不停止的地方,就这样罢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