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仁德的人珍爱自己。这是孔子(前551—前479)的学生颜回(前521—前481)提出的命题,为“仁者爱人”提供了主体性原点。依照儒家的逻辑,仁者必“自爱”,而后推己及人,达到“爱人”,也因此必然赢得他人的爱,形成人我之间爱的循环。此外,古来提倡“自爱”者不少,未必限于儒家,其意不是要人自私自利,而是要人自尊自立,为国为民有所作为。
子曰:“回,知(zhì)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zhì) 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孔子说:“颜回,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颜渊回答说:“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爱。”孔子说:“这种人可以称之为贤明的君子了。”)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人一定要做到爱自己,别人才会爱重他;一定要做到自敬,别人才会礼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