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汉语诗文中字词、句、段、篇的统称。南朝刘勰(465?—520)《文心雕龙》重点从写作角度探讨围绕文章主题遣词造句、安排段落、形成篇章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刘勰在强调立意高的前提下要求章句精雕细琢,启示后人在写作中自觉揣摩文法,总结经验,展开文学批评和理论探讨。其二,为古代一种注释体著作名称,意思是分章析句,主要对儒家经典文本划分段落,解释其中的字词并串讲大意。如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1130—1200)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
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空守着书卷,只会背诵老师的话,如果用之处理实际事务,只怕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人们从事写作,总是由字词组成句子,由句子组成段落,由段落组成篇章。 要想整篇文章绽放光彩,必须保证每个段落都没有缺陷;要想每个段落明白细密,必须保证每个句子都没有缺陷;要想每个句子清新优美,每个字词就不能乱用。树根摇动了枝叶一定跟着颤动,懂得这个基本道理,就能写好一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