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八辑

檄移(

古代文体名称。“檄”即檄文,是战前誓师讨伐敌的宣;“移”即移文,多用于劝诫百姓移易不良风俗或不当行的公告。南朝刘勰(465?—520)在《文心雕·檄移》中认为,檄文的作用是声讨敌的罪过,鼓舞士气,赢得民支持,打击敌斗志,此,在行文一定要气刚强,有理有据,表述清晰,可以运用夸饰、渲染甚至是诡诈的手。而移文的作用是揭示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公开颁布命令要求改正,为针对的是自己,应该多一些宽容理解;要就事论事,不要夸饰渲染;要直陈其事,不要拐弯抹角,更不要欺瞒。檄文移文的共同点是在抨击罪恶现象不良风气均义正辞严,所持立场态度是一致的。

引例
1

檄者,皦(jiǎo)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 (“檄”同“皦”,意思是说将事情、问题等公之于众,使之昭然明白。)

引例
2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审事,算强弱,角(jué)权;标蓍龟于前验,悬鞶(pán)鉴于已然。 (但凡檄文,其主要特点是,或者表明我方的美好清明,或者列数敌方的苛刻残暴;指明天,审察事,对比双方量强弱,衡量权大小;根据过往经验预测敌方的失败命运,以现事例给予敌方警告。)

引例
3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 (“移”同“易”,改易、转变的意思。移文的目的是移风易俗,命令所到之处,老百姓便随之改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