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八辑

祝盟(

古代文体名称。“祝”指祝辞,是祭祀对神赞美、向神祷祝并求得神灵福佑的文辞;“盟”指盟辞,是结盟以神为证所立的誓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向神祷请的方式表达意愿承诺。南朝刘勰(465?—520)认为,祷神的祝辞应该诚恳质朴,不能华夸饰;“盟”的目的是订立盟誓,使神明知晓自己的意愿承诺,强调结盟的意义彼此同进退、共存亡的意愿,此立辞应当坦诚恳切,以感恩神灵的美好话语加强誓约各方的感情联系。刘勰指出,誓约最终取决于各方的诚而不是神灵,但美好的祝盟文字有助于培育君子的德行。

引例
1

天地定位,祀遍神。六宗既禋(yīn),三望咸秩。甘雨风, 是黍稷。兆民所仰,美报焉。牺盛(chéng)惟馨,本于明德; 祝,资乎文辞。 (天地的位置确定以后,们祭祀各种神祗,对天地四的祭祀已经完,对山、河、海的遥祭也次第进行,于是有风甘雨,帮助谷物长。万民仰神,用上好祭品酬报神灵。供奉的祭品固然要无比馨香,而根本在于彰显神明的功德;主持祭祀的祝向神灵表达心意,这就需要借助于祝辞。)

引例
2

不由衷,盟无益也。 (由此可见,誓约如果不能出自真心,订立的誓约也毫无意义。)

引例
3

然非辞之难,处辞为难。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可矣,无恃神焉。 (誓约的文辞不难写,难在遵守约定。后世君子应当以背弃誓约的有关实为鉴戒,恪守忠的原行,不要依赖于神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