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朴,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在不同学派的思想中,“俭”的含义会有所区别。在儒家看来,“俭”是对奢侈浪费的克服。儒家认为,行礼、行事应避免奢侈。奢侈会带来对物质财富的浪费,同时也会使人们竞逐于物质的富足,从而丧失行礼、行事的初衷与本质。在道家看来,“俭”特指统治者的俭朴。统治者不应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耗费民财,应以俭朴的行事避免对百姓生活的干扰。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请教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是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操办,宁可节俭而行。丧礼,与其仪节周备,宁可哀戚过度。”)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种宝物,持有并保全它。第一种是慈爱,第二种是俭朴,第三种是不敢做天下人都没有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