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创作诗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志向。这是南朝诗论家钟嵘(?—518?)在《诗品》中提出的关于诗歌创作动机的重要看法。钟嵘强调四时节物的变化以及社会人事际遇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认为诗人用诗歌来展现内心的情感活动与志向。钟嵘的诗歌美学在注重外部世界激发诗人创作冲动的同时,又强调情感对于诗歌的独立审美价值,这一理论无疑比汉代儒家的“诗教”说要进步许多。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感动诗人从而创作为诗。美好的集会上,诗人写诗来表达亲近和睦之情;离群索居时,诗人用诗歌表达哀怨。至于楚国屈原离开国都,汉朝的王昭君辞别宫廷,或者尸骨横于北方荒野,魂魄追逐着随风飘飞的蓬草……这种种情景,无不感动着人们的心灵,不作诗怎么能够展示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志向?不长篇歌咏又怎么能抒发出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