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八辑

情发于声(

们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情感在心里激荡,就会用诗歌表现这种情感并用一定的旋律咏唱出来。见于《毛诗序》。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起源的一种说,与《尚书》中的“”大体接近且一脉相承。在上古代,诗歌、、舞蹈三位一体,密不可,“情发于声”体现了上古诗歌的主要特点。到了后来,诗歌逐渐为单纯的语艺术,与、舞蹈脱节,“情发于声”的说也就退出历舞台了。

引例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文谓之 (诗是内心情感意志的表达,藏在心里就是情感意志,用语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情感在心中激荡而用语表达出来,用语还表达不尽,便加上嗟叹的声,嗟叹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吟唱出来,吟唱仍感不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感情在心里激荡,就会表现为声,声的高低组旋律就。)

引例
2

大凡之感于事,必动于情,然后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一般来说,们受外界事物感动,就必然激发内心的情感,随之而发出嗟叹的声,并用将这种感情吟唱出来,于是就产了可以歌唱的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