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般古典词汇,指生活比较安乐、富裕。作为儒家重要政治概念,它是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前1043)、周成王(?— 前1021)和周公旦这样的杰出人物经过努力而达成的较好的治理状态:国家渐告安定,社会秩序良好,人们遵礼守法,人民生活安乐,是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如今所说的“小康”,基本是指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宽裕的状态。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新概念。
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 (老百姓实在够辛苦,希望可以享受一下安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wéi)家 ……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 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shì)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了,天下为一家所私有……所以阴谋诡计兴起,战争也由此发生。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因此成为杰出人物。他们六位圣人,无不谨慎奉行礼制,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求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礼办事的,有权势的人要被撤免,民众都把不遵循礼看作祸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