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去就医,其结果如同请中等水平的医生诊治一样(与“久病成医”意思相近)。“不治”,不请大夫,不去医治;“得”,相当,能够;“中医”,中等水平的医生或疗效,有时作“合乎医理”解(“中”读zhònɡ)。这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谚语,后来演变为“不服药胜中医”等说法。其本意是说,与其请来庸医治病,胡乱施治,非但没能将病治好,反而使病情更糟,还不如不请医生;况且有些疾病即使不治,也能自愈。此语表达了人们对庸医的拒斥和对良医的期盼,也隐含这样的观念:某些疾病可以自愈,无须施治。
[经方]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xiàn)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及至有些药方不适合病情,用热性药物使人更热、用寒性药物使人更寒,对人的精气神造成伤害,而身体表面并不显现,这完全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失误。所以谚语说:“有病不去就医,其结果如同请中等水平的医生诊治一样。”)
世言“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与其为庸医妄投药反败之,不得为无益也。 (世人说“有病不吃药,胜过中等水平的医生”,这话虽然不适用于所有病情,但若是病得不很严重,与其被医术平庸的大夫胡乱开药让病情变得更糟,还不如这样做更好。)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zhònɡ)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 (古代谚语有“有病不吃药,亦合乎医理”的说法,这话在宋朝以前就有了。这大概是因为医术失传了,医生给人治病经常失误,而患者又不能辨别医生水平的高低,所以干脆不吃药。病虽然好不了,但也不至于被庸医所开的药害死。况且,如果不是致死的病症,体表的病症逐渐消退,体内的伤病逐渐平复,也能自愈,所以说“合乎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