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景仰的伟大医者,百姓的好医生。这是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 (581-682) 在《千金方》中所阐述的理想的医者形象。“苍生”即众生,主要指百姓;“大医”即超乎寻常的、伟大的、令人尊敬的医者。这样的医者有三种基本品格或精神:一是平等,不论患者贫富贵贱、亲疏善恶、同族异族,均一视同仁;二是仁爱,视患者为亲人,悲悯至深,感同身受;三是无私,将个人安危、利益置之度外,一心治病救人。它是“大医精诚”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者仁心”这一中华医学人道精神的最高体现。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ī),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如果有疾病苦痛来求医者,则不论其身份贵贱、家中贫富、年纪长幼、长相美丑、品行善恶,是亲友还是怨仇,是汉族还是异族以及智力高下,均一视同仁,就像对待自己至亲一样。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而要把病人的苦痛当成自己的痛苦,深怀悲悯之心,不避路途险阻,不管昼夜寒暑,不怕饥渴疲劳,一心只想着救助病人,不要费工夫想着如何沽名钓誉。这样才能成为天下苍生尊崇的医者,反之则是众生的巨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