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九辑

诗家三昧(

指诗歌创作的秘诀。“三昧”一词,源于梵文samādhi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后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被诗歌、绘画、书等各领域借用,为各领域要领、技巧、秘诀的代名词。“诗家三昧”由南宋著名诗(1125—1210)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使用,后用以指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灵感突发、文思泉涌的命状态。陆在这首诗中讲述学诗未有心得,后从军,驻守南郑,火热、紧张、刺激的军营活,使其诗风发巨变,灵感纷至沓来。从陆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诗歌来源于活,“诗家三昧”只有在表现活、映现实的创作活动中能获得。

引例
1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得草圣三昧。 (长沙僧怀素喜爱草书,说自己悟到了草圣张旭书的诀窍。)

引例
2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我突然领悟了作诗的诀窍,屈原、贾谊文章的奥秘在眼前清晰呈现。天赋灵机与云锦般文章全在自己灵活运用,素材选取与文章构思绝非随意尺量刀剪。)

引例
3

余尝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cūn)。 (我曾经从荆浩的山水画论中悟到了写诗的诀窍,他说:画远处的不可画眼睛,画远处的河不可画水波,画远处的山不可画褶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