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九辑

竟陵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物钟惺(1574—1624)、谭元春(1586—1637)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称为竟陵派,又称钟谭派。竟陵派重视作家个的情性流露、对复古模拟,与公安派主张相同,但他们又认为以袁宏道(1568—1610)等为代表的公安派作品俚俗、浮浅,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作品风,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竟陵派所宣扬的“性灵”,其实是为了追求新奇深奥、与众不同,而刻意雕琢字句,极幽深孤峭、艰涩隐晦的诗歌风竟陵派对于晚明以后的拟古文风小品文的大量产有促进之功,但他们的创作题材狭窄、语艰涩,束缚了这一派的发展。

引例
1

惺与同邑谭子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而第求古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独往冥于寥廓之外。 (我同郡谭元春很担心这种情况,我们在内心思,不敢先存“学古”或者“不学古”的判断,只是探求古的诗究竟“真”在哪里。所谓真诗,一定是心神活动的结果。考察这种心神活动,发现它实际是古幽隐孤寂的情感流露以及在喧杂尘世中所保持的安静独行,它有一种特殊的虚怀,使古能够独于苍穹之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