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九辑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情志随着自然景物而变化,文辞由心中的情志而发。自然物象社会活图景激发主体的情志,从而诉诸文字。由南朝梁刘勰(465?—520)《文心雕·》提出。该术语揭示了文学构思情志随自然景物社会活图景变化变化的特征。刘勰关于情、物、辞三者的关系论源自哲学学上的、意、象关系的命题,但有其特殊的内涵:就学术文章应用文写作而,先在心中形意义,然后用合适的辞表意,即使涉及到某些物象或场景,亦是用辞说明,目的在于说明既有主旨,通不会存在意义随事物或场景变化的情况;而文学创作是表现主感受的过程,所以会随根据依外物而变化的情感来安排文辞。刘勰的这一论述既揭示了文学的原理,又解释了文学构思的特征,表明了六朝文学的创作自《文心雕》开始上升为理论上的自觉。

引例
1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四季有不同的景物,每种景物各有不同的形貌;的感情随着景物变化,文辞是由心中的感情发。)

引例
2

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具有喜、怒、哀、惧、爱、恶、等七种情感,受到外物的刺激而心有所感,心有所感而吟咏情志,所有的诗歌都出于自然情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