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九辑

至乐无乐(

至高的快是内心祥而超越与不的判断。庄子(前369?—前286)认为,快应该依从于自己的本心,如果以世俗念为判断依据,可能会背命的本质;如果为情感望所驱使,可能会伴随失落与伤害。快与否的判断实际上源于对害得失的判断,而害得失是相对的、可变的,此,忘却得失害、没有了快意念是“至”的境界。“”说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士通达的心性、自由多元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思、批判与超越的精神。

引例
1

果有无有哉? 吾以无为矣,又俗之所大也。曰:“,至誉无誉。” (世间果真是存在快呢,还是不存在呢?我认为没有快与不快的意是真正的快,而这又是世为之大感恼的事情。所以说:“至高的快是无需感到快,最高的荣誉是无需众赞誉。”)

引例
2

孔子曰:“请问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也,得至美而乎至,谓之至。” (孔子说:“请问心于万物的本原状态是怎样的情景?”老聃说:“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领略到极致的美,畅于极致的快中,达到这种境界就称为‘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