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人的道德本性。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古人普遍承认,人天生所具的本性之中包含着人对于外物的感知与欲求。但是,对于人性之中是否包含道德性的因素,古人则持有不同的见解。大部分儒者认为,人性之中同时还包含着仁义礼智等道德的根基,也即是“德性”。“德性”需要经过一定的修养工夫,才能最终成就善行。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因此君子尊崇德性又从事于对知识学问的追求,使自己的认识广博又能极尽其精微之处,极为高明又能遵行中庸之道。)
德性者,非耳目口体之性,乃仁义礼智之根心而具足者也。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二上) (德性并不是耳、目、口、身体等官能的本性,而是仁义礼智根源、具备于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