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哲学 | 专辑:第九辑

耻(

,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心理。在们认同于某种道德的前提下,一旦发现自身的行背了道德的规范,就会自觉地产愧疚、自责的心理,这即是所谓的“”。儒家将这种道德心理的建立,视为教化的重要目标。儒家不只要求们遵守外在的道德规范,还要求们对于道德行为有着发自于内的认同,通过羞之心实现自我的道德约束。“”后来也用作对不道德行的一种评价,即“可”。

引例
1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贡请教:“如何做可以称为士?”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保持羞之心,出使四方诸侯,不辱没君主赋予的使命,就可以称为士了。”)

引例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孔子说:“用政令加以引导,用刑罚加以规范,民众能免于罪过,但没有羞之心。用道德加以引导,用礼义加以规范,民众不但有羞之心,而且能够自觉合于规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