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的表达都符合法度。既能充分地表达情绪情感,又不偏激乖戾,由情而发,而以礼约束。这一术语可用作人生哲学,也可用于艺术创作,其核心思想为儒家的中庸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一切都恰到好处。由此而从事作文、写诗、绘画等文艺创作活动,其作品自然会呈现均衡的中和之美,也符合温柔敦厚的教化之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zhònɡ)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还没有被事物感发时的状态,称作“中”;喜怒哀乐表现于言行而都能符合规范,称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最普遍的法则。治理者能够达到“中和”,天地就能处于正位,万物便可生长繁育了。)
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
(喜怒哀乐,是人类的情感。当它们没有表达出来的时候,属于自然天性,没有特殊的偏向,所以称作“中”。当它们表达出来而都能符合规范,情感中正,没有乖违偏激的情况,所以称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