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用度。“节用”是对待物质财货的一种态度,即节约使用财货,减少不必要的财货消耗。“节用”常特指为政者不滥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攫取民财,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行铺张浪费之事。为政者的“节用”体现着对百姓的关爱。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都有“节用”的主张,但对于节省的标准和尺度,各家有着不同的认识。
子曰:“道(dǎo)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的大国,要严肃对待政事而有信用,节省用度而关爱百姓,役使民众要遵循农时的安排。”)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ɡuì)、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因此古时候的圣王制定了节用的原则:凡是天下各行的工匠,造车轮的、造车的、制作皮革的、烧制陶器的、冶炼金属的、打造木质器具的,使他们各自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凡是足以供给民众使用了,就可以了。那些增加耗费而不增加民众利益的事情,圣王都不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