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十辑 | 学科:文艺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圣王之道消失之后,《诗经》也就跟着衰亡了。一说“圣王之迹”专指西周期周天子搜集民间诗歌、了解世风民情的事迹。“”指《诗经》,或说即指民间创作的诗歌。见于《孟子·娄下》。这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演变的学说,揭示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孟子(前372?—前289)倡导“王道”,他所说的“王者之迹”,实际上是他个理想中的圣君社会以及相应的礼制度。“王者之迹”的消失,就意味着礼昌明代的终结,也就是说《诗经》所依托的社会制度、政治变化了,歌咏于是也衰亡了,不可能再产《诗经》那样的同作品。而寓褒贬含义的《春秋,以适应礼崩的社会现实需要。为社会现实的变迁,从《诗经》到《春秋》,内容与形式都发变化。孟子的这种看,是后代关系批评理论的源头。

引例
1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圣王之道消失之后,《诗经》也就跟着衰亡了;《诗经》衰亡后,寓褒贬含 义的《春秋》就产了。)

引例
2

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失志之赋作矣。 (自春秋之后,周朝的王道制度渐被破坏,各国之间的遣使访问及咏唱诗歌的礼仪不再实行,修《诗经》的散落到了民间,而贤能之士得不到重用而表达失意心情的赋就产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