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度的欲望。“欲”主要指人为外物所感而产生的欲求。这样的欲求作为人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应该获得适当的满足。但过度的欲望会造成对自身生命的伤害,也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儒家和道家都主张“无欲”。此外,在道家思想中,“无欲”有时特指道对待万物、为政者对待百姓的一种态度,即为政者节制自身的欲望,不去刺激百姓的欲望。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ɡ)。”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见过刚正的人。”有人回应说:“申枨就是。”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够刚正呢?”)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则民众自己化育,我好静则民众自己端正,我不多事则民众自己富足,我不多欲则民众自然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