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了心灵智慧,才产生语言。这是南朝刘勰(465?-520?或532?)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解释文章产生的观点。这一术语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人的思想感情是语言同时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前提,人有了充沛真实的思想情感,才能写出上好的诗文。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创作主体精神世界的重视。刘勰还强调,由“心”到“言”,并非刻意的安排,而应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人是天地万物中最杰出的种类,实际是天地的核心与灵魂。心灵活动产生语言,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文章,这是自然规律。)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一切音乐都起源于人的内心。人的内心之所以产生活动,是受到外物感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