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十辑 | 学科:文艺

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如果所写文章与自己内心的情志不一致,这样的文章有何价值呢?“” 指辞、文章,“志”指作者的思想情感。出自南朝刘勰(465 ?—520 ? 或 532 ?)《文心雕·情采》。刘勰认为,在创作的候,应当为情而造文、为志而发,就像《诗经》的创作者们那样,心中有志向、有愁思、有欢欣,然后发为歌咏,形诗篇,自然就是佳作。如果所写与所想所感的不一样,或者内心苍白、无病呻吟,如此写出的作品就毫无意义。这一术语批评了好尚浮华、忽视真情实感的现象。

引例
1

夫桃李不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与志,文岂足征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却被踩出了小路,那是为它结出了甘甜的果实;从前有位男子种植兰花,开出的花却没有香气,那是为没有相应的情感投入。像草木这样的细微之物,还得依赖情感投入 [ 它绽放香气 ] 或者有待结出果实 [ 树下会踩出小路 ];何况写作文章,就应该以抒写情志作为根本。如果所写的辞与内心的情志不一致,这种文章还有何价值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