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十辑 | 学科:文艺

庸音杂体(

思想内容平庸、体制风驳杂的文艺作品。“”指表达心声的文字, 特指诗句;“”是根据内容确定的体裁、风。钟嵘(?—518 ?)之所 以提出这一批评术语,是针对当有些青缺乏活阅历艺术经验, 仅仅为喜欢诗或羡慕诗的风雅形象而写诗,其作品既缺乏真情实感体悟,又没有明确的主旨与统一的情感基调,此内容凌乱,风驳杂。与钟嵘同的刘勰(465 ?—520 ?或 532 ?)在《文心雕·宗经》中,也针对这种风气,提出了文学创作应当效儒家经典的六条原:“情深而不诡”(感情深厚而不欺诈),“风清而不杂”(风清新而不杂乱),“事而不诞”(记事真实而不虚妄),“义贞而不回”(道理正直而不邪曲),“体约而不芜”(体制简练而不芜杂),“文而不淫”(文辞华美而不浮靡)。

引例
1

于是杂体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文不逮,终朝点缀,夜呻吟。 (此有些诗写的作品思想内容平庸、体制风驳杂,却自以为作品很美,以至于一贵胄子弟都以作品文采不及他天点缀文辞,大半夜还在吟诗。)

引例
2

踸踔(chěnchuō)于短垣,放庸以足曲。 ([ 不足 ] 就像仅有一条腿而要跳过矮墙一样,只好放任自己用平庸的文字去凑篇章。)

相关词条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