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察知言辞的真意。早期儒家的《论语》《孟子》等文献中都提到“知言” 的观念。儒家认为,言辞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中介。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言辞并不能准确、真实、完整地传达意义。因此儒家强调要善于辨察言 辞偏离真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言辞的真意。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他。)
“何谓知言?”曰:“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什么是知言?”孟子说:“偏颇的言辞知道它片面的地方,浮夸的言辞知道它失实的地方,邪异的言辞知道它偏离正道的地方,搪塞的言辞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