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十一辑 | 学科:文艺

沉潜讽诵(

深入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在复吟诵中领悟其中的精义。“沉潜”,即潜心钻研;“讽诵”,即背诵或朗读。“沉潜讽诵”是宋代大儒朱熹 (1130—1200)提出的品读《诗经》等儒家经典的方。朱熹认为,阅读《诗经》等经典,必须潜心于其中,深入品味、思考作品的内涵情感,并复吟诵,能真正领悟到经典的主旨精义。实际上,沉潜讽诵,并不局限于品读儒家经典以及诗歌作品,也可广泛运用于品读散文、辞赋、词曲等其他文体作品以及学术著作。总的来说,“沉潜讽诵”是一种读书方,既是品读文学作品的门径,也是研读学术经典器。

引例
1

《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对于《诗经》……必须潜心品读,复吟诵,深入玩味其中的道理,咀嚼其中的滋味,这样能有所收获。)

引例
2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我们教导孩子诵读经典,不只是为了开启他们的心,也是为了促使他们潜心钻研,复思考,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抒发他们的志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