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有着自身独特文体特点和审美要求的文学形式。李清照(1084—1151?)《词论》认为词有别于诗文,它以表现个体情志为主,更注重音乐美。她对词与诗的异同作了细致辨析:词像诗一样分平仄、讲押韵,但词不只是追求单纯的形式美,而是更注重旋律曲调之美,也就是音乐之美,因为词的字音组合、韵律、发声方法要适合按谱演唱的要求。达到这种要求主要依赖创作者的经验积累,须要反复吟咏直至完全妥帖。随着词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体式,这种区别也逐渐淡化了,但李清照的见解对于今天的歌词创作仍有指导意义。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zè),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到了晏殊、欧阳修、苏轼,他们通晓天道人事,创作这样的小歌词,就像从大海里用瓢取水一样容易,然而他们所写的词都像是没有经过雕琢的诗,而且还经常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诗和散文只分平仄二声,而词却要区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声,要懂得区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xiǎn)、蕤宾、夷则、无射(yè)),还要懂得区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王安石、曾巩写的文章很像西汉人的文章,但是他们用这种风格作词,那么人们必定会笑得跌倒,没办法读。所以知道词是另一种文学体式,可是懂得这一点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