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体式之一。如根据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绝四句二十字,七绝四句二十八字。如根据格律来分,符合格律的称律绝,不符合格律的称古绝。五绝起源于汉代乐府和民间歌谣,七绝起源于魏晋时代的歌谣。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蓬勃生机鼓舞文人大量写作五言拟乐府,促进了绝句的发展,而且南朝文人创作的五绝、七绝开始讲求声律。到了唐代,格律诗逐渐定型,五言、七言的古绝、律绝成为主流诗体,涌现出大批名家名作。绝句篇幅短小,几乎是才开始便结束,因此格外注重谋篇布局,不仅讲求诗意完整、清新自然,还追求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体,实所从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大概是从五言短篇古体诗、七言短篇古体诗变化而来。五言短篇古体诗,杂见于汉魏时代的诗歌当中,多得数不清,唐朝人的绝句,实际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
(绝句的写法,要委婉回环,删除繁芜,追求简洁,句子虽然结束了,但意韵并未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