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十一辑 | 学科:文艺

气盛言宜(

作者德行、学养深厚,作品的内容自然就充实而有气,语表达也就能够做到合宜。“”兼文章精神气质与作者境界,“宜”是指文辞能够达意而且声。出自韩愈(768—824)《答李翊书》。韩愈志在“学古道兼通其辞”,认为“”与“”二者不可割。作者德行深厚无杂念,学养越发深厚,思维活跃而富有激情,在写文章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全部学活阅历及创作经验等,而写出的文章也就容易做到既有气又表达合宜。韩愈并不轻视语形式,“宜”本身也需要掌握写作文章的规范技巧,不过他的重点是突出文以贯道、传道的主张。作者的自身修养决定了作品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可以驱动语表达自然合宜,而且也让读者感觉到合宜。

引例
1

气盛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文章的气很强,那么句子长短搭配调的抑扬顿挫自然都会恰当。)

引例
2

《上宰相第三书》,虽少作而精心撰结,气盛 (《上宰相第三书》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精心撰写的,作品内容充实而气盛大,语表达合宜。)

引例
3

欧阳永叔始宗昌黎,其徒苏轼、苏辙益师说而大其焰,要不出气盛之一途。 (从欧阳修开始韩愈,到其门徒苏轼、苏辙继承师说而愈益发扬光大,其精要之处不外乎“气盛”这一宗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