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挚的情感。“至情”一词先秦即已有之,但直到晚明时期,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6)将其引入文艺创作,始成为文艺理论术语。因受到左派王(阳明)学的影响,汤显祖特别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情”,以与宋明理学的“理”对抗。宋明理学以“理”窒息情感,汤显祖对此加以抨击。他认为“情”才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动因和推动力,“至情论”即由此出炉。在汤显祖看来,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即是至情,由至情通向至美,从而达到真和美的统一。而最好的至情表达方式即是戏剧,所谓“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的“至情论”呼唤着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对宋明以来的封建礼教形成了有力冲击。
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
(我与您算是故交,所以对您表露最真挚的情意,虽然听起来不大顺耳,但这是至亲之人才有的爱护。)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后又不能为情复活的,都没有达到感情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