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在《醉翁亭记》中提出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之乐趣。“醉翁”是欧阳修的号,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989—1052)的庆历新政,得罪了朝廷权贵,这些人通过捕风捉影、罗织罪名来诬陷他,朝廷就把他贬谪到滁州做知州。欧阳修正当盛年而政治失意,惨遭贬谪,内心郁闷,遂经常出游,寄情山水,借醉酒以消愁,追求与民同乐。因此,“醉翁之乐”即是欧阳修寄情山水之乐,但这种乐趣之中却隐含着谪居生活的苦闷,实质是借助外在的山水之乐来排遣内心的郁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自谓中立之德,夐(xiònɡ)独占于花林,窃附醉翁之乐山水而得心。
(自认为有中正独立品德的人,常常独自流连于花圃山林中,私下里将自己比附为喜爱山水而有心得的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