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十二辑

德音(

指合于仁德的。“”是儒家念中的理想,它映社会的伦理秩序们的德行修养。在国家稳定有序的基础上,确定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无射)的高,调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比配,由此产就是“”,它代表了雅颂之声。德行是性的根本,教化民众,使之顺应天性、昭明道德。而一个如果达到合于“”的境界,就能体会到天地之,从而保持内心平,促进社会伦理关系总体趋于

引例
1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孔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效。 (鹿儿在呦呦鸣叫,在原野中吃着青蒿。我有满座的嘉宾,他们全都德名卓著。为民榜样而不轻佻,有德君子都来仿效。)

引例
2

然后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之谓 (然后出来制定了父子、君臣的名,作为间的度。度确立了,天下就完全安定了。天下完全安定了,然后确定六律的高,调五声的比配,依据琴瑟歌唱颂诗歌谣,这个就称为合于仁德的声。合于仁德的声称得上真正的。)

引例
3

德者,性之端也;者,德之华也。 (仁德,是本性的发端;,是社会道德的表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