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堵住他们的嘴不让他们表达。语出《文心雕龙·颂赞》。该语旨在说明各种言论尤其是批评劝谏的意见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允许民众自由表达和宣泄。民众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社会事务尤其是对执政者所作所为的看法很难一致,感受更是因人而异,不论是赞美还是讽谏,都是执政者借以了解民风、民情、民心、民意的途径,可以作为改善治国理政的参考。民众的看法和意愿需要表达,有些不满情绪也需要适当宣泄,百姓的嘴不该封堵也封堵不住。此语阐明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了解现实,直写现实,直抒胸臆和己见,绝不为歌功颂德或趋利避害而写作。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堵住百姓的嘴,其危害比堵塞河流更严重。河流若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民情也是如此。)
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bì)”,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 [ 高 ] 顺,并 [ 谍 ] 谓为诵。
(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堵住他们的嘴不让表达和宣泄。[ 春秋时期晋文公伐楚 ,] 晋国士兵们念诵“原野中的草长得真茂盛”[ 讽喻出征有违农时 ];[ 孔子被鲁国重用,] 鲁国百姓讽刺孔子“穿着鹿皮衣还身着蔽膝”[ 无功于国,抛弃他也不会错 ];这些都是直接说出,不是歌咏,只是用简短的话来暗讽,但左丘明和孔顺都称它们为“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