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十二辑

情往会悲,文来引泣(

作者投入真情,体会悲痛,这样写出的哀文能引落泪。语出《文心雕·哀吊》。南朝刘勰(465?—520?或 532?)认为,内心并无哀痛之情,只是用浮夸辞藻来渲染哀痛,这样的哀文不可能感动读者。只有发自自己内心的真情,或者代写作能够真切体会当事的沉痛心情,能写出感至深的哀文。写作者不能为求感而一味追求辞藻技巧,更不能为了炫耀文采、追求形式美而背哀文应抒发哀情的宗旨基调。此语也是对“为文而造情”“为情而造文”写作理念的具体阐述。

引例
1

隐心而结文事惬,文而属(zhǔ)心体奢。奢体为辞,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 (作者出于悲痛之心来写作哀辞,那么文章就能令满意;如果为了文辞可而营造悲情,文风就会浮夸。用浮夸文风写的哀辞,虽然文辞华却缺乏哀伤之情。作者必须投入真情,体会悲伤,这样写出的哀文能令落泪,这样的作品最可贵。)

引例
2

其虑 [ 善 ] 赡辞变,情洞悲,叙事如传,结摹《诗》,促节四,鲜有缓句。 (看潘岳的哀文构思详密,辞采多变,能够洞察悲之情,叙事如同写作传记,遣词造句模仿《诗经》,采用短促的四句式,很少有纡缓的长句。)

引例
3

潘著哀词,贯灵之情性。 (潘岳所写的哀文,灌注了真情本性 [,能深入 ]。)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