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书写)”就是用文字将事情、想法、情感等记录并发布出来。“书”原义指书写,引申指写下来的文字作品。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信、札记、文章、书法作品、图书等。南朝刘勰(465?—520?或532?)的《文心雕龙》常从字源出发考察文体的特性与功用。他用前代典籍中“书”字音义同“舒”的解释来说明书写的一般意义:“舒”有展开、呈现、表达等含义,引申指舒展畅快的心理感觉和精神状态。“书”可用来描摹事物、记录感受、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排遣郁闷等。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的外化可能具有认知、实践、审美等方面的意义,认知、实践意义的实现也会带来审美上的意义。刘勰由此从源头上肯定了一切文体、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意义,概括了文章写作、文艺创作的基本功能,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审美特点和人的审美需求,标志着文学理论的初步自觉。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ɡuài)。
(远古时期人们以结绳记事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后世圣人用书契代替结绳,百官用书契裁决政务,万民则通过书契察知事情,这大概是取夬卦的“裁决、决断”之义。)
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故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夬,贵在明决而已。
(扬雄说:“言语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文字是表现心意的符号。声音文字将内心表现出来,就能分辨出君子和小人。”所以前人将“书(书写)”解释为“舒(发布、展现)”。将言语、事情记录、呈现在简牍上,这个取象于《周易》的夬卦,夬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明白决断。)
书者,舒也。襟怀舒散,时于清幽明爽之处,纸墨精佳,役者便慧,乘兴一挥,自有潇洒出尘之趣。
(“书(书法)”是“舒展”的意思。写书法,当在心情舒畅、闲适之时,在清净、幽雅、明亮、气爽之地,用精良上佳的纸墨,身边之人也要反应机敏,这时趁着兴致一挥而就,自然就有潇洒自如、超凡脱俗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