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国都,国君处理政事及所居的城邑。“都”与“邑”的区别是:有宗庙(陈列祖先和前代君主牌位)的城叫做“都”;没有宗庙的叫做“邑”。宗庙是大夫以上贵族统治者祭祀祖先的庙宇,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宗法制度的体现,也是“都”的根本标志。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叫做“都”;秦汉以后,统指国都、帝王的治所。后规模大、人口多的城邑都可称为“都”。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所有城邑中,有宗庙和前代君主牌位的叫做“都”,没有的叫做“邑”。)
国,城曰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 (刘熙《释名·释州国》) (一国的城邑称为“都”,是因为它是国君居住、人口聚集的地方。)
国都,天子处理政事及所居的城邑。“京”本指高大的山冈、土丘,引申为“大”。“师”即“众”,指人口众多。称天子处理政事及所居的地方为“京”或“京师”,是表明天子都城的规模宏大,也是对天子的尊崇。
四周由城墙环绕的城邑。“城”本指城墙、城郭,是筑土而成的、具有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的设施,城外一般挖有护城河。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及大夫的封邑,都以筑有城墙的聚落为中心,所以称为“城”。“城”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