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本指盾与城,后用来比喻诸侯,以及国家政权、理论主张等的捍卫者。“干”本义指盾,是古代的一种防御性武器,引申为捍御;“城”即城墙或城郭,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建筑设施。用“干城”比喻诸侯,与“崇城”(比喻天子)相对。称天子为“崇城”,表明天子地位之崇高、优越;称诸侯为“干城”,表示诸侯的职责是拱卫天子,必须服从天子号令。后泛指忠实得力的保卫者——不仅指地位低的人保卫地位高的人,有时也指地位高的人保卫地位低的人。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诸侯曰“干城”,言不敢自专,御于天子也。 (《初学记》卷二十四引《白虎通义》) (天子称“崇城”,意思是说天子居于崇高、尊贵的地位;诸侯称“干城”,意思是说诸侯不敢擅自行动,必须听命于天子。)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诗经·周南·兔罝(jū)》) (雄赳赳的武士,是诸侯的保卫者。)
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 (《左传·成公十二年》) (如果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诸侯们就能成为百姓的保卫者。)
四周由城墙环绕的城邑。“城”本指城墙、城郭,是筑土而成的、具有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的设施,城外一般挖有护城河。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及大夫的封邑,都以筑有城墙的聚落为中心,所以称为“城”。“城”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