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儒家六艺及各种方术,后引申指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儒家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用以培养君子人格的教育内容,包括后世意义上的艺术;有时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庄子(前369?—前286)则强调技与艺相通,是一种体悟道的融身心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儒家、道家与佛教关于艺术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与方法。中国艺术追求艺术与人生的统一、感知与体验的结合、技艺与人格的融会等,以意境为旨归。近代西方艺术学传入中国后,艺术成为人类主观精神与物态化作品相结合的技艺与创作,成为专门的学科,涵盖各类艺术。现在的艺术概念是传统艺术内涵与现代西方艺术学的有机融合。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有志于行道,执守于美德,依从于仁义,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间。”)
“蓺(yì)”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艺”指的是六书、算术、射击、驾驶车马等基本技能,“术”指的是医术、方技、卜卦、占筮等专门之学。)
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 (方术的兴起,有着久远的历史。古时的帝王通过方术来决断犹疑,判定吉凶,审度存亡,省察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