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历代儒者通过对“六经”文本的不断解释,为这些经典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六艺”之学体现着古人对于世界秩序与价值的根本理解。其二,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是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六艺”是王道教化所使用的典籍,是古代圣人用来彰明天道、端正人伦、实现治世的既成的法则。)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保氏的职责:负责匡正君王的恶行,而以正道教导国中王公贵胄的子弟。于是教给他们“六艺”:其一是五个方面的礼仪,其二是六种乐舞,其三是五种射箭之法,其四是五种驾车之法,其五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六是九种计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