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的言行与内心。“反求诸己”是孟子(前372?—前289)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孟子秉承了儒家的主张,认为人的德行与功业的确立,从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因此,如果自己的言语行事不能获得认可与赞赏,不应归咎于他人的误解,而应反省自己的言行与内心是否符合道德、礼法的要求。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仁者就好比射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要首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发箭,发箭没有射中目标,不埋怨成绩超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躬自省而已。)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爱我,则反省自己是否仁爱;我治理别人而没有治理好,则反省自己是否智慧;我以礼待人却没得到回应,则反省自己是否不恭敬。任何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要反躬自省,自己立身端正则天下之人都会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