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哲学 | 专辑:第四辑

大丈夫(

一种对理想的称谓。是否能为“大丈夫”,并不是由个的功大小所决定的。评判“大丈夫”的根本标准,在于其对“”的认知与坚守。不过由于各家对“”的理解不同,此对“大丈夫”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差别。孟子(前372?—前289)强调“大丈夫”应有行道于天下的远大志向,并始终坚守道义,立身端正,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老子认为“大丈夫”应舍弃浮华的礼仪规范,以无为的方式回归朴实的自然状态。

引例
1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处在天下最广阔的住所,立身于天下最恰当的位置,遵行天下的大道。 得志的候,与民众一起遵行大道;不得志的候,独自遵行其道。富贵不能使其行止失度,贫贱不能使其改变遵行的原,权不能使其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引例
2

夫礼者,忠之薄而乱之首。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去彼取此。 (礼,标志着忠的不足,是祸乱的端始。预设的种种规范,是道的浮华, 是愚昧的端始。大丈夫处事敦厚,不为浇薄;处事朴实,不为浮华。 所以舍弃浇薄浮华,而采取敦厚朴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