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四辑

格(

、事、物的考量与推究。是儒家提出的获得正确认、培养道德良知的途径,具有方论的意义。“”亦有规范、准的意思。用于物品评,的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即。用于文艺批评,主要有三重含 义:其一,指诗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其二,指作品的品位、品境界;其三,指作品的体制、组织结构,是内容特形式特征相统一而呈现出的整体局,仍不衡量作品水准这一核心意义。

引例
1

致知在物,物而后知至。 (获得真知的途径在于推究事实与现象,穷尽事物方方面面的道理,而后得到真知。)

引例
2

唐之晚,诗无复李、杜豪放之,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到了晚唐,诗们难以再现李杜诗歌那样奔放宏大的境界,但也一定要以构思精巧而一争高下。)

引例
3

诗之要,有曰,曰意、曰趣而已。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 (作诗的关键在于“”(局)、“意”(意蕴)”(趣味)。“”可以判断其风体式是否雅正,“意”是察看其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而“是衡量其是否达到精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