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事、物的考量与推究。是儒家提出的获得正确认识、培养道德良知的途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格”亦有规范、准则的意思。用于人物品评,则指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即人格。用于文艺批评,主要有三重含 义:其…
本义指肌肉的纹理,引申指事物细密的条理。作为文学术语由清代翁方纲首先提出,兼指义理与文理两方面:义理是诗歌所阐述的道理或事理,主要指合乎儒家的思想和学问;文理是诗歌的条理或脉理,主要指诗歌的结构、格律和…
本指相对于客观外物的人的心灵世界,包括性情、才智两个方面。南北朝时期,“性灵”成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术语,主要指与社会伦理、政治教化与传统创作观念相对的个体的精神才智与性情气质,强调文艺应该发自并表现人…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清远淡雅的意蕴和韵味。原本是对人物的风度神情的评价,魏晋时人认为人格之美在于内在精神气韵,不同于汉代人推重外形。后来这一概念进入书画理论,指作品内在的精神韵味。明代人从书画理论引入诗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