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发生的一场以语言文学革新为内容的文化活动。1899年,梁启超(1873—1929)有感于戊戌变法失败、国民精神亟须提升,转而寻求以变革文章的方式输入欧美新思想,启蒙、教化国民,以达到革新思想的目的。“文界革命”所针对的主要是桐城派古文及骈文,变言文分离为言文合一,采用新文体、新词句,传达先进的西方思想观念。梁启超自创新文体,大量使用俗语、外国文法,笔锋充满感情,对于“文界革命”起到了引领作用。“文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相同主题的文风改革诉求,促进了白话文的广泛应用,直接启发了“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为白话诗文成为文坛主导开辟了道路。
德富氏为日本三大新闻主笔之一,其文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实为文界别开一生面者,余甚爱之。中国若有文界革命,当亦不可不起点于是也。
(德富苏峰是日本三大新闻主笔之一,他的文章雄奇奔放、隽永轻快,善于把西方欧洲的作文方法引入日本文章中,确实为文学界另外开辟了新局面,我特别喜欢他的文章。中国如果有文界革命,应当也是不可不以此作为起点。)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我从来不喜欢桐城派的古文,小时候写文章,学习汉末魏晋时人所写的文章,很崇尚严谨而精练的风格,到现在自我解放了,务必做到平易流畅,有时夹杂一些俚俗语、押韵词句及外国语法,信笔所至不加约束,学者竞相仿效,称为新文体。老一辈的人则痛恨这种文风,诋毁为“野狐禅”。然而我写的文章条理明晰,笔端常常带有感情,对于读者来说,别有一种吸引人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