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八辑

发乎情,止乎礼义(

诗歌由情感发,但是情感的抒发不能超过限度,应该用礼义去节制。其目的是达到委婉讽谏的效果。“发乎情,止乎礼义”由最初批评《诗经》的理论发展为普遍的文学创作原,既承认的本能望以及抒发描写本能望的需要,同又强调要用儒家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指导,不能流于纯自然的宣泄,不能超越社会政治伦理的规范。此,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

引例
1

明乎得失之迹,伤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 (fěng)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周代的官知道政治得失的轨迹,感伤关系的废弛,哀叹刑施政的严苛,吟唱歌咏自己的情思感受,为的是讽喻君。这是通晓世事变化而怀念旧风俗以规谏执政者的缘。所以“变风”发自内心情感,但不超过礼义规定的限度。发自内心情感,这是出于民众的天性;不超过礼义规定的限度,这是先王教化留下的恩泽。)

引例
2

不发乎情,即非礼义,诗要有有哀;发乎情,未必即礼义,诗要中节 (不从情感中发的,自然不会合乎礼义,所以诗歌中有快也有哀伤;从情感中发的,也不一定就合乎礼义,所以诗歌的哀伤、快都要符合礼义规定的限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