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古代各种论说文体。“论”是就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的文章,“说”指让人接受某一道理、主张的口头或书面说辞。南朝刘勰(465?—520)主张,论说文不要依傍前人成说立论,而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须围绕一种理论、一个主题,依据经典和相关材料,综合概括各家见解,周密、深入地思考分析,得出严谨可靠、圆满通达的结论。而对于以说服人为目的的说辞,则要充满诚意,阐明正理和大义,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美好言辞,增强其说服力与感染力,但不能虚假迎合、欺骗诱导。他还指出,论说者要以独立思考去抵达真理,做到师法自心、有创见,笔锋锐利,持论精密。这些见解成为衡量文章优劣的基本标准和文章写作的重要法则。
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
(圣哲讲述永恒道理的著作叫做“经”,解释经典、说明恒常道理的著作叫做“论”。)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
(考察“论”这种文体,是为了辨析是非正误,由穷究具体问题,追溯到抽象的道理,突破难题以求贯通,深入钻研直到获取最终道理。)
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
(对人说理的关键,是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而且道理正当,这样被采纳则有助于成事,不被采纳也无损于自己的声誉。说理不是为了欺骗敌人,因此需要讲求忠实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