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自身的欲念以悠游于世。出自《庄子·山木》。《庄子》借由市南宜僚与鲁侯的对话指出,人之忧患源自对外物的欲求与对得失的计较。因此,要消除忧患,就要破除对外物的贪欲。无心于外物,才能因循万物的变化,不受外物牵累和伤害。这样一种处世的方式即是“虚己以游世”。
市南子曰:“ ……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biǎn) 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xī)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yé),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市南子说:“……并起船来渡河,有没人的空船撞来,即使是性情偏狭火爆的人也不会恼怒。但如果那船上有一个人,就会呼喊着要他将船撑走。如果呼喊一次而不回应,再呼喊还不回应,于是第三次呼喊则必然随之以恶声辱骂。之前不恼怒而现在恼怒,是因为之前是船上没人而现在船上有人。人如果能够消除自身的欲望而悠游于世,那么谁能够伤害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