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运作规则。“心术”一词最早见于《管子》《荀子》《礼记》等典籍。古人认为,心的作用的发挥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这一规则即被称为“心术”。不过,各家对于“心术”具体内容的认识有所不同。“心术”或指心任使五官的原则,也指心与外物交接、认知外物的方式或态度。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fèn)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
(“心在人体之中,如同君主居于君位;九窍各有职守,如同百官各有其职。”耳目是主管视听的器官。心不干预视听之事,则耳目等器官可以各守其职。如果心有欲望,则事物从眼前经过却看不到,声音到达耳边却听不到,因此说:“居上位的人背离其原则,居下位的人就会荒废职事。”所以说心的运作规则,就是无为而控制九窍,所以称之为君。)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民众有血气、心知的本性,但哀乐喜怒情绪的表现却并不稳定,随着外物的刺激而感动,于是内心活动的路径就显现出来。)